词曲:曾祥怡
翻唱:麦穗音乐
(李恩希&张伟德)
这首歌的旋律,我曾三次将它轻轻捧出,落在不同的人生光景里。前两次,是在两对新人的婚礼上,空气里都浮动着蜜糖般的甜香;后一次,是在一对携手走过半世纪风雨的老夫妻的金婚爱宴上,那暖融融的光晕,仿佛陈年的酒,醇厚得化不开。
忘了是哪位慧心人说过:两个人相爱,是件美好的事;若能结为连理,便是幸运的事;若能白首不相离,那真是堪称伟大的事了!何其有幸,借着歌声,我竟见证了两份沉甸甸的“幸运”,和一桩令人仰望的“伟大”。
美中不足,那三次,都是独唱。在那样盈满情意的场合里,总觉得少了一缕和鸣的暖风,像一幅好画,缺了那点睛的一笔。
这回的歌声里,添进了一位弟兄温厚的声音。两个声线缠绕、应和,如同溪流汇入小河,整首歌便不再显得单薄伶仃,而是有了更宽厚、更踏实的回响。愿你也能喜欢这温柔和煦的陪伴之音。
自然,这歌里藏着的深意,远不止于婚礼的钟声,也不囿于两人世界的方寸天地。只是今日,想借着它的余韵,同你聊聊婚姻这棵盘根错节的树。
常听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心头生了怯意,望而却步,甚至转身避走。曾与一位单身的姊妹闲谈,她眼底闪着向往的光,却也蒙着一层薄薄的忧惧:“那甜蜜、接纳、被妥帖爱着的暖意,谁不向往?可也怕,怕那避不开的争吵、无心的伤害、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常琐碎……” 这大约道出了许多徘徊者的心声。
亲密关系初启时,多像一瓶刚拧开盖的汽水,“滋啦”一声,晶莹的气泡争先恐后地往上涌,甜滋滋的,带着令人眩晕的欢腾。可盖子敞得久了,那活泼的气泡便渐渐消散,终至无影无踪。一瓶美味的汽水,悄然变成了一杯滋味寡淡、甚至不如一杯白水清甜的液体。许多人对婚姻滋味的体会,怕也与此相仿。琐碎的日常,现实的斤两,轻易就揉碎了我们对婚后生活那层裹着糖衣的幻想。
更有人把婚姻比作两个硬邦邦的齿轮。想要咬合转动,非得磨损一方去迁就另一方不可。总要有人退让,有人妥协,仿佛一场此消彼长、甚至你死我活的角力。若非曾遇见那位在人间烟火里行过、爱过、活过的好牧人,我大约也会深以为然。
然而,正因有祂走过的路在前头作生命的印记,有从祂 而来的、那份不计算代价的爱流淌心间,有共同的星辰引路,婚姻便有了全然不同的注脚。我们能看见并欣赏对方生命里闪烁的光点,也能接纳并包容那些粗糙的、带着毛刺的角落。
在追随祂同行的漫漫长路上,两个人一起学习爱的功课,一起经历风雨的淬炼,一起打破旧我的桎梏,一起重建生命的家园,一起向着那更丰盛、更美好的模样生长。
祂为我们预备的,是一条名为“恩典”的路径,沿途洒满祝福。
当然,这条路上,每一次的“打破”与“重建”,都需勇气,也必然伴随痛楚。那痛,恰似春蚕咬破旧茧,是蜕变不可或缺的序章。每一次经历,都让我们更深地触摸到祂的心意,祂定义要将我们雕琢成祂那般仁爱、良善、荣美的样式。
故而没有哪一桩婚姻,是两个早已定型的、冰冷的齿轮。我们永远可以是未干的陶泥,带着可贵的柔软,在岁月这位陶匠的手中,不断地被塑造、被更新。
只要愿意,我们永远可以选择,在同一个窑里煅烧,彼此委身,彼此成就,成为照亮对方幽暗角落的那盏灯,温暖而恒久。
或许你会轻叹:太难了。若只有一方愿意,另一方却固守着坚硬的自我呢?
那就,从自己开始吧。
毕竟,日子是自己的。
只要你愿意,至少可以在这杯看似平淡无味的生活清水中,为自己,轻轻撒入一小撮盐,或小心调入半匙糖。让滋味,从自己的杯沿漾开。
祝福你,在生活的长卷上,落笔无悔。
若偶有风霜辜负了花期,也请记得,天穹之下,路,总不止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