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首歌
让你听完想要回家
词曲:李恩希
演唱:李恩希
编曲&混音:Sugar 独立音乐
和声:明浩天@小钢盔合唱团
在你眼中,家是什么样子的?
儿时,每到饭点儿,总会有家人从楼上喊我的名字,一声高过一声,在得到我“唉”一声的应答后,那句“吃饭咯”,随即被抛在空中振响。
如果半响没有回答,楼下小卖部的叔叔和周围的邻里,就会自动充当传声筒,一遍遍接力喊嗓:“茜茜妹儿,回家吃饭咯”。
有时要辗转好几条街,听到后我才悻悻地跑回家。
插图 | 梵高《黄房子》
奶奶常常是狠狠地剜我一眼,应一句“我家的野骡子回来啦”,继而忙活着为我擦手擦汗,又拿一张干毛巾为我隔背,怕我着凉,一边把我最爱的回锅肉端到面前,一边催促着“快吃吧,菜都凉了”……
对童年的我来说,家就是那个饿了有饭吃,累了有觉睡,病了有人疼,伤了有人爱的地方。
家也是那个当我说“我回来啦”,永远有个声音似问非问地回应我说“回来啦”,最让我安心的存在。
只是,当年岁渐长,家的意义和重量都不再一样。
长辈们关切地叮嘱被我看作烦人的唠叨,恳切地规劝被我当成对自由的束缚。看腻了家乡的风景,心中一直向往另一个城市的美好。不知不觉间,家变成了一道虚化的背景,在心上若有似无的悬停。
如我所愿,成年后,我离乡背井,在现世中踽踽独行。 世界在我眼前,闪着五彩斑斓的光,那些令人心悸的渴望,牵引着我往前迈步。
越来越多的欲念,拼了命去实现,满足与喜悦却一次次递减。得与失的天平永远失衡,失去的远比得到的更多。在一步步走向成熟的社会化路上,一点点忍痛将自己出让。
日子越来越快,脚步越来越重。而我就像一头低头拉磨的驴,以为自己努力走了很远,却从未离开疆绳线下的半米方圆。
也曾想过,那条套着我的缰绳,究竟是什么?是理想,还是欲望?是需要,还是想要?是世界设置的牢笼,还自己拷上的枷锁?
很长一段时间,我想不透彻,也走不出去。只是当我累了,倦了,伤了,无望了,心底似乎有个声音,像儿时那样,一遍一遍响起,唤我回家。
然而,外面太喧嚣太热闹,很多时候我听不见。即便偶尔听见,又装作听不见,继续带着伤,自顾自往前。
我常被鼓动着向前走向前看,却没人教我怎样放下那些焦虑与不甘;我常被激励要冲破设限,排除万难,却鲜少有人教我人的有限,接纳自己的无能与平凡。
当我真的走不动了,不得不停下来的时候,当我真正静下心,在安静中寻找的时候,那个唤我回家的声音,震耳欲聋。
于是,泪流满面的我,写下了这首歌。
这不是一首思乡曲,而是一个孩子,对她身份意识的觉醒和确定。
歌词中的阿爸,是我地上的父亲,更是我们天上的阿爸。
地上的爸爸代表了家。父母为我拼尽全力,他们是我行至半生,罩护在我身上的穹顶。有家,我就有底气,有所傍依。
而天上那位至高的父亲,让我真正认清了自己的身份。我不必努力去讨好这个世界,向世人证明自己。因着祂无条件的爱,我本有尊荣,有喜乐,有平安……祂所赐的,远超乎我一切所求所想的。
人这一生可以有很多身份,xx老板、老师、主管、经理、项目负责人、领导人、工程师、摄影师、艺术家……
可最重要的,我们是祂的孩子,祂所爱的,宝贝的儿女。
而祂,永远是那个一次次呼唤我们回转,焦急地守望和等候着我们回家的老父亲。
当世界抛下我们,祂打捞我们;当世界攫住我们,祂拉回我们。当世界将我们一片片撕碎,祂用祂的方式将我们一点点拼回,拼回最初祂造我们,那个无以伦比美好的样子。
何其有幸,只要你愿意,我们随时可以回转向祂,做回孩子,祂的孩子。
亲爱的你,听见了吗?祂在唤你回家。
这么多年被这世界摔打,你累了吗?
有没有想过,换个身份,换种活法?
看啊,那尚未经历的一切,在门外闪闪发光。
歌词

上楼时,我会刻意加重快跑的脚步声。到家时,又会大喊一声“我回来啦”,生怕别人听不到。


阿爸的呼唤 词曲 恩希
老墙上的牵牛花
夏日的冰棒和布娃娃
是我成年后遥远的童话
霓虹灯下的喧哗
麻木的虚假和模式化
隐藏了多少痛与挣扎
时光苍老了年华
年少的勇敢已不见了
怀疑与惧怕不断累加
每当我受伤绝望
总有个声音在回荡
孩子,不要怕
阿爸一直在呢
把强装的坚强卸下
阿爸抱抱你好吗
孩子,回来吧
你是阿爸的宝贝啊
这世界太快变化
生活与工作双重挤压
只能紧绷神经浴血拼杀
污泥中摸爬滚打
黑夜里独自舔舐伤疤
不免让世界将我驯化
外面筑起的繁华
却填不满内里的匮乏
生命的疑问无人解答
每当我受伤绝望
总有个声音在回荡
孩子,不要怕
阿爸一直在呢
我永远是你的依仗
是你前路的光亮
孩子,回来吧
你是阿爸的宝贝啊
经历过风吹雨打
我的追问你用爱回答
世界关上门
你却为我开着窗
窗外的雨下很大
我知道你在等我回家
你说,回来吧
阿爸永远爱你啊
孩子,回来吧
你是阿爸的宝贝啊
歌谱


10月26日 每日恩典内容
每日读经 | 箴言5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