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是“神的家”,我们各人都是“弟”、“兄”、“姊”、“妹”,可以说是“亲弟兄姊妹”,因为有一次主耶稣的母亲带着耶稣的弟妺来找祂,主却指着门徒说:“看哪!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亲了。”(太十二45~50)主不是只以“弟兄姊妹”为一种称呼而已,主真的重视这种属灵的关系,甚至比属肉体的关系更宝贵,不然,神为我们的天父也变成只是一种称呼而没有实质的意义了。
当然,感情和关系是自然的,是不能勉强的。我们各人天然与自己家中的人更亲密,因为我们与自己的家人有更多的沟通,更多的相爱,更多的关怀,也在血缘和家庭责任上有着一种结连,于是,我们就感到家人更亲。但在属灵的事上来看,其实我们在基督里也有着一种十分亲切的关系:同有一个属灵的生命,我们同有一位天父,同有一个天家,同有一个来生的盼望,同有一个活在世上的使命,同有一个做人和相处的圣经原则……于是,我们都被放在同一个教会里面、一同事奉神、一同敬拜主,教会实在是我们属灵的家。只是,因为教会人太多,以致我们不能相识和相交,像在我们各人自己的家中那样亲切和熟悉,于是,我们就感到自己的家比教会这个属灵的家更亲切,这是很自然的。
不过,假如我们各人能尽力付出爱心、感情和时间去彼此关怀、相交,和沟通,我们即使不能建立教会像我们各人自己的家那么亲切,也必然使教会变成一个充满温暧、关怀,快乐的地方,渐渐带出“属灵的家”的味道。这样,我们各人互称对方为“弟兄姊妹”,就有很美的实质和意义了。圣经教训我们说:“爱人不可虚假,恶要厌恶,善要亲近。爱弟兄,要彼此亲热……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罗十二9~16)试想一想,我们在教会里面若能真的“不虚假”、“彼此亲热”、“同乐”、“同哭”,那是多么美好的境界?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绝不是一两个人可以办得到,而是要全教会每一个人都肯一同这样做,才能达到目的。所以,亲爱的读者,你现在将要受浸加入教会了,在这个时间,你若能准备好自己,进入这个属灵的家,付出你的爱和关怀,你就能被神使用,将你的教会建立成一个理想而属灵的家了。不要看某些仍然未肯同样付出爱心,与你一同建立教会的人,因为我们各人是自己向神交账的。况且,按实际来说,许多人都有自己的软弱,当别人在软弱中的时候,我们刚强的人要包容他们,等到有一天我们自己也落在软弱中的时候,我们自己也盼望别人包容我们呢!
教会要建立成为一个有温暖的家,必须遵照圣经许多重要的教训和原则。
一 向初期教会学习
研究圣经的人都同意,使徒行传记载了初期教会的兴旺现象,实在可以说是历世历代所有教会复兴的蓝本。试想一想,彼得第一次出来传道,就有三千人决志信主,第二次就有五千,而且得救的人数还天天增加,简直就像爆炸一样惊人地增长。但是,初期教会之所以称为“所有教会复兴的蓝本”,不仅仅是因为人数大量增加,最叫人感到佩服的,还是他们“相爱相交”的生活表现。我们通常注意教会的聚会,很少注意“教会的生活”。教会聚会是我们接受真理教导的时间,教会生活是我们实行真理教导的时间;所以我们看一个教会是好是坏,看聚会故然重要,看生活更是重要。就好像读者现在读这些课文,从而明白受浸之前的真理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读者看完了有没有在生活上行出来一样。或问,到底初期教会有哪几方面的生活让我们可以学习?
分别为圣
当那三千人表示愿意决志信主之时,他们前来问彼得说:“弟兄们,我们当怎样行?”彼得除了告诉他们“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浸,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之外,彼得还用许多话作见证劝勉他们说:“你们当救自己脱离这弯曲的世代。”(徒二37~40)意思是说,我们决志信主的人,就应该过一个“分别为圣”的生活,就是一个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生活,从前我们未信主之前,我们可能有一群与我们一同犯罪的朋友,他们形成一个有影响力的群体,不断影响我们重新回到从前犯罪的生活方式中生活,好与他们一同享受罪中之乐。他们这个群体,我们可以称之为“弯曲的世代”(圣经常用“世代”二字来代表社会普遍群体的现象),我们既然悔改信主,就要“救自己脱离”他们的影响力,这才算是“分别为圣”的生活。因为“圣洁”一词,在圣经原文是含有SEPARATE(分别出来)的意思。
既然分别出来,我们就要做好心理准备,我们基督徒的生活方式既然与世人不同,我们就要不怕世人的讥诮和排斥。佛教徒的生活方式包括了烧香烛,叩拜偶像,但他们不怕别人取笑他们迷信;天主教徒的生活方式包括在自己的身上划十字,向圣像祷告,念经念珠,告解,斋戒,望弥撒,他们却以这些为荣耀;回教徒的生活方式包括了一天五次朝向麦加圣地的方向祈祷、念经,女士们穿上全身黑色、包头包面的衣服,禁绝吃猪肉等等,他们也以这些生活方式为不可少。我们基督徒的生活方式包括了谢饭祷告、天天灵修、凡事感恩、不赌博、不抽烟、不醉酒,不与人同流合污,常常向人作见证、领人归主,言语态度流露出基督耶稣的香气,这些圣洁的表现,我们怎可以看为耻,看为不体面?主说,你们在人的面前以我为耻,我也必在我天父和天上的众使者面前以你们为耻。
相爱相交
或问,这个弯曲世代的吸力这么大,未信主的朋友这么多,我们怎能胜过他们的吸引力,去过一个单纯的基督徒生活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我们信了耶稣的人,不是要与所有未信主的朋友“绝交”,我们仍有一个责任与他们交往,好领他们信主。只是当我们发现,我们若未有足够能力去影响他们过到我们这一边来信主,反被他们渐渐影响我们渐渐离开主,离开教会之时,我们就应该与他们疏远。但是,如果我们能影响他们过到我们这一边来,渐渐与我们一同信福音,我们就应该更多与他们交往才对。我们要像主,过一个“入世而出世”的生活,但倘若我们“入了世”而“出不来”,我们就宁愿不入世好了。
再者,我们又发现,单单靠自己的力量去胜过世界的吸引力是不可能的,我们还需要靠主的能力才能胜过。单单靠自己一个人的意志力去胜过外面犯罪群体的影响力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联同教会这个圣洁的群体的维系力才能胜过。那些影响你去犯罪的朋友如何厉害地牵住你,你更需要教会这个圣洁的群体更厉害地将你拉回来,要借教会的相爱相交生活去平衡你的社交生活,要借着教会弟兄姊妹的感情去冲淡那从外面而来影响你去犯罪的友情,只有在你建立了深厚的主内情谊之后,你才能够“救自己脱离这个弯曲的世代”。
所以,彼得劝勉完那三千人要“救自己脱离这弯曲的世代”之后,他们就“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并且卖了田产家业,照各人所需要的分给各人。他们天天同心合意的在殿里,且在家
中擘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赞美神,得众民的喜爱,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徒二22~47)。这段经文的意思是:三千决志信主的人,为了要救自己脱离这弯曲世代的影响力,他们彼此维系在一起,成为一个可以对抗弯曲世代的抗衡团体。他们彼此维系的方法就是天天彼此交往,超过物质界限地相爱互助,甚至凡物公用,一同吃饭、一同生活,这种不分彼此的爱心相交生活,不但使他们不再被弯曲的世代影响,而且还吸引了许多人从弯曲世代中过到他们那一边来,悔改信主,因为人人都羡慕他们那种不分彼此、快乐相爱的教会生活。
亲爱的读者,你要救自己脱离弯曲的世代,就得在教会里建立能以抗衡这世代的教会生活。你要多与教会里的弟兄姊妹来往,要先由“相识”开始,努力地去认识他们的名字和为人;进而与他们“相交”,你到他的家去聊天,他来与你散散心;继而与他们“相通”,你了解他们的内心,他们也明白你的难处何在;再进一步与他们“相关”,你感到他们所感受的,就是你的感受,他们的快乐也就是你的快乐,你的难过也是他们的难过,到了这个内心出现相关的地步,你才能真正与他们“相爱”,渐渐做到主耶稣命令教会“彼此相爱”的标准。所以,要先“相识”,然后“相交”,继而“相通、相关”,才能“相爱”。我们若循序去行,就可以在教会建立起真正的友谊了。
所以,你除了尽可能参与教会的聚会之外,你还应该在生活上多与教会里的弟兄姊妹相交,建立深厚的感情。做基督徒只有“教会聚会””而无“教会生活”是不能持久的。同时,若要实践主耶稣吩咐我们“要彼此相爱”的命令,却没有“教会的生活”是不可能做到的。
主耶稣论及祂再来审判罪人和义人之时,祂说:
“当人子在祂荣耀里,同着众天使降临的时候,要坐在祂荣耀的宝座上。万民都要聚集在祂面前,祂要把他们分别出来,好像牧羊的分别绵羊山羊一般。把绵羊安置在右边,山羊在左边。于是王要向那右边的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做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义人要回答说:主阿!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给你吃?渴了给你喝?什么时候见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体,给你穿?又什么时候见你病了,或是在监里,来看你呢?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王又要向那左边的说:你们这被咒诅的人,离开我,进入那为魔鬼和牠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去。因为我饿了,你们不给我吃;在监里,你们不来看顾我……这些事你们既不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不做在我身上了。”(太二十五31~45)
亲爱的读者,你可能想也想不到,将来主审判我们,其中一个根据,是要看我们有没有在生活上与那些“小弟兄”相交,关心他们、探访他们、帮助他们,将我们所有的物质分给他们。并且主指出,我们做这些事,虽然外表是做在一个小弟兄的身上,其实就是做在主的身上。可见,作为一个基督徒,是不可能不相交,不可能不相爱,不可能没有教会生活的。